现阶段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竞争将逐渐由地产时代的“资源型关系”竞争演变为“场景专业力”竞争对于具有专业场景探索能力、专业场景培育能力和专业场景经营能力的机构而言,或将取得更大的公平发展机遇
不仅是在市场获取上,小供还注意到,更具有场景属性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似乎也更能获得长期资金市场认可:盛业2024年全年获得超过50%涨幅,近期明心数智获得获得近2亿元B轮融资,粤十供应链获得多轮融资。
围绕上游供应链、下游销售链、中间物流链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将完全打通,同时依托供应链金融平台积累的客户、数据,在中标、订单、买方金融、物流金融等,供应链金融生态也将真正被打通。
围绕不同场景,供应链金融理财产品供给将进一步丰富,在财资领域:凭证、信用证、票据(含供应链票据)、保理有序发展,在场景创新方面,订单融资、到货融资、信用融资、仓融/途融相互补充。就目前市场之间的竞争形势来看,前者仍在卷“价格”,后者则在卷“技术、服务和认识”。
浙商银行供应链金融代表了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高阶水平,其供应链金融的探索也代表了我国供应链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截至2024年12月末,浙商银行供应链金融累计投放超7000亿元,服务全国核心企业超3500家;延伸上下游客户超7.1万户,其中普惠小微企业占比超80%。
浙商银行将场景服务打造自身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以场景为核心形成的“专业化经营+过程化风控+敏捷化反应”特色专营模式大幅度的提高服务效率。
浙商银行将行业作为场景化的起点,依托不一样的行业供应链的特点及差异化需求,通过流程重构、授信创新、技术赋能、服务跃迁四大创新手段,打造“行业化+嵌入式”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为供应链客户提供各类综合金融服务。目前,浙商银行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在电力、能源、汽车、现代通信等近30大行业形成了差异化解决方案。
结合行业服务经验,浙商银行进一步打造专业化行业服务。截至目前,浙商银行已在电力行业推出“电链通”行业专属解决方案,在整车制造业推出“车链通”行业专属解决方案。公开信息数据显示,2024年,浙商银行重点围绕制造业企业用电需求推出电费等场景融资模式,专项用于企业缴纳电费、燃气费等公共事业服务。截至2024年12月末,电费、燃气费等场景融资业务余额突破300亿元,服务制造业企业超2000户,规模位居商业银行前列,而且浙商银行依托企业缴纳电费行为大数据,已为超800户中小制造公司可以提供专项用于缴纳电费信贷超14亿,成为大数据供应链融资服务典范。
浙商银行将产业数字化作为场景化的发力点,聚焦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两大产业组织形态,整合产业资源,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助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链数字化方面,浙商银行联合核心企业或成熟产业网络站点平台,构建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全过程服务,通过信息资料电子化、业务流程线上化、信用评审模型化、贷后管理精密化的改造,将数字化技术全方位应用于业务流程的优化,以提升效率。以纺织行业为例,浙商银行联合致景科技,实现供应链金融的场景化嵌入,在这一场景下,依托数字化、信息化,分别发挥自身在金融信息领域、纺织服装产业中的平台作用,助力产业链各环节及中小微企业形成更加紧密的场景连接,解决纺织行业海量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产业集群数字化方面,浙商银行围绕产业集群特性实际的需求,充分挖掘企业经营过中积累的企业经营和信用资信大数据等数字资产,创新推出“数据链融资”的供应链大数据融资新模式,推动不到半年,已服务全国超50个产业集群,特别服务浙江415X产业集群超40个,为超500户小微实体公司可以提供信用授信超10亿元。
浙商银行将数字信用作为场景化的落脚点。聚焦真实交易场景,浙商银行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易流等信息,以“四流合一”实现对“主体信用、物的信用和数据信用”的升级整合,以“数字信用”构建数字可信资产,畅通产业链数据流通,在产业需求端和资金供给端之间架起桥梁,为实体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精准有效金融支持。浙商银行联合国内最大的建筑陶瓷制造商之一的新明珠集团,依托其超3000户的一级经销商体系,为其定制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截至2024年11月份,浙商银行累计为新明珠集团办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实现上下游融通金额超5亿元,满足了公司制作过程中供应链融资的需求。
以数字信用为载体,浙商银行提供全链条、全场景、全产品的数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
当下,场景供应链金融的时代已经到来,场景培育、场景构建和场景整合能力将成为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核心能力,浙商银行场景供应链金融的经验值得借鉴。
过去中企云链是国内最具生态效应和最大规模的确权供应链金融平台之一,如今中企云链已构建了“云租、云数、云投、云单”等多元场景数字金融理财产品,发展成为了“确权金融”与“场景金融”兼顾的、国内首屈一指的独立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平台。
2024年12月25日,中企云链与徽商银行合肥分行合作,成功落地了该行的首单“云单-信e贷”业务。该业务是中企云链与徽商银行针对小微企业联合推出的一款创新型金融理财产品。旨在为核心企业经销商解决现款结算的金钱上的压力问题。融资企业通过云单平台线上传输与链属核心企业的贸易数据、订单资料,云单平台基于中企云链成熟的技术积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不可篡改性,徽商银行则通过接收经由云单平台确真的数据对该融资公司进行信用背书并授信放款。
10月25日,中企云链与青岛银行合作落地首笔“应收易贷”云数业务,为山东某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供应商公司可以提供优质低价的融资服务。此外,年内,中企云链还联合九江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南洋商业银行等各类银行在多个行业实现“脱核”供应链金融的突破。
小供注意到,作为国内最大独立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基于先前确权(云信)业务构建的丰富资金生态和产业生态,深入场景,中企云链在“脱核不离核、确真不确权”的理念下,快速激发平台生态价值,又一次在独立平台中实现引领。
这既是云链在场景供应链金融领域长期探索的结果,也离不开其强大资金生态的支持。可以说,凭借在资产端行业及场景领域的深度理解和积累,及在资金端打造的中国最强产融数字资金生态(据云链披露截至2023年6月,其连接了2344家银行及分分支机构),云链将能够在该领域快速建立深度壁垒。
山港投控自成立以来深耕厚植港航供应链金融,形成了供应链金融、产业投资、大宗商品期现结合、港航服务、数字金融等发展趋势,初步建成港航特色鲜明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累计服务产业链企业超7800家,提供供应链普惠金融赋能超700亿元,精准助力港航供应链强链、补链。
今年6月,由山东港口集团旗下山港投控运营的“港云仓”平台,实现里程碑式发展。目前,“港云仓”平台已发展为全国沿海港口电子仓单业务体量最大、运营最成熟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截至彼时,平台已累计服务省内外140余家客户,办理电子仓单融资超过410笔,仓单融资量超千万吨、融资额超过125亿元。特别是,今年以来,“港云仓”电子仓单融资额同比增长396%,实现了倍数级增长。
山东投控(原称“山港金控”)是山东省港口集团直属一级集团,前身为青岛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4月19日,于2019年11月更名为山东港口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目前,山港金控拥有或管理13张金融牌照/资质(财务公司、、商业保理、融资租赁、融资担保、供应链管理、大宗商品交易、基金管理、资产管理、保险代理、保险经纪、期货经纪、船舶交易),经营管理22个控股类金融业态。
山东港口集团旗下下设了日照港集团上海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山东港口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及烟台港融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等多家保理公司,同时于2022年设立了山东港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港口在财资和确权领域实现了供应链金融的全面布局,还依托港云数科建立了完整的对外金融科技赋能的能力。
在电子仓单领域,山东港口集团依托“港云仓”电子仓单服务平台向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服务省内外140余家客户,办理电子仓单融资超过410笔,仓单融资量超千万吨、融资额超过125亿元。特别是,今年以来,“港云仓”电子仓单融资额同比增长396%,实现了倍数级增长。在港云仓项下,根据行业不同,山东港还定制了“油链通”等行业型供应链金融品牌。
据了解,目前山港投控供应链金融已逐步形成“港云链”、“港云仓”、“港云大数据”三大品牌,深度渗透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场景,全力推动新兴主业与传统主业、科技与金融、金融科技与新兴主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以技术驱动金融创新,提高协同效能,为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金融贸易港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在物流全过程中,象屿构建了可溯源、可跟踪、可动态实施反馈的物流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打造了屿链通项目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也解决了银行风控难和变现等问题。在采购方面是屿采融,给商家打预付款;仓库的在库融资是屿仓融;货物运输途中是屿途融;然后所有物流数据递交给银行是屿数融”。
2023年,屿链通平台在升级上线了屿数融,目前已形成了包括屿仓融、屿途融、屿采融和屿数融在内的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
依托场景交易数据,屿链通平台可以直接实现端对端算法,屿链通的供应链金融无需象屿增信,是真正的“数据信用”模式。截至2024年12月,屿链通平台获得专项授信137亿元,用信超65亿元。
数据显示,在2022年上半年时,“屿链通”平台总授信规模突破70亿元,彼时用信规模仅5亿元;2022年底,平台总授信规模已接近90亿元,用信规模超过11亿元;到了2023年上半年,“屿链通”平台用信规模超过14亿元;截至2023年底,取得专项授信 106 亿元,2023年客户实际向银行申请用信超 27 亿元。截至2024年6月末,屿链通”平台合作金融机构超10家,累计取得专项授信121亿元,累计助力客户完成超55亿元融资。
与传统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相比,该模式下,公司不占用自身授信,通过向资金方输出大宗商品货物监管和风险管理专业能力,以数字化平台搭建可信数据桥梁,助力各方降低风险及成本,拓展了象屿以及银行的服务边界,可以向客户收取稳定的平台服务费。
深圳市明心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册时间,目前宣传口径为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致力于为产业网络站点平台及小微企业搭建完善的产业经营评估体系及普惠金融服务管理平台、提升产融结合效率的产融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基于产业互联网大数据底座,构建产业经营评估AI模型,深耕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已在产融服务、跨境合规服务、和汽车产业数字化服务三大场景实现了深度的数字化应用。公司当前已服务数万家企业,覆盖数十万家中小企业,触达上百家产业网络站点平台和产业科技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并于日前荣获“深圳市2022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荣誉称号。
2023年,明心数智(原简称:明心数科)宣布获得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由鼎晖投资完成投资。
明心数智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卖家打造了一站式的跨境AI服务系统“跨赋”,从痛点尤为突出的报关退税环节切入,并横向两端延展,通过打通产业全链条数据资源,结合实际业务场景,将散落于产业链不同主体、参与方的数据经过系列AI建模,转换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据资产,再以系统服务为载体反哺赋能到各参与方,提供经营分析、业务增量、降本增效决策支撑,实现数据资产的价值最大化应用,用AI技术持续赋能产业更高质量出海。
此外,在产融服务场景下,中国中小企业产融需求巨大,明心数智精准锚定这一机遇,依托其产业大数据经营评估 AI 模型,创新性地搭建了面向各垂直产业及相关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评估系统“驻荣”,高效串联起产业与金融供需两端的场景数字化需求,极大推动了产融服务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相比传统产融方案,明心是基于产业底层大数据采集分析,且不依赖核心企业主体信用的新型产融方案,是AI科技赋能垂直产业降本增效的关键切入点。以纺织服装为例,明心基于广泛的IoT设备覆盖和纺织产业大数据信用评估,已帮助数千家中小纺织企业完成产业融资。
在跨境合规服务场景下,中国企业数字化能力不足导致合规风险攀升,尤其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合规痛点尤为突出,相关企业亟待数字化、合规化转型。明心数智依托经营评估AI模型,创新性应用于跨境贸易业务,打造业内唯一一家集报关、退税、物流、运营评估、产融服务为一体的“跨赋系统”,一站式解决跨境合规产业链核心痛点。
在汽车产业数字化服务场景下,明心认为中国汽车制造及流通服务领域特别是新能源车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其市场规模巨大,但以主机厂、合作工厂、经销商、金融机构为代表的核心参与方痛点亟待解决。明心数智依托产业评估模型打造了一系列SaaS及数据服务产品矩阵,通过对多维度、全方位产业数据的采集,搭建经营评估、资产监测、智能决策等动态模型,推动汽车产业数智化转型。
前海粤十位于深圳,成立于2019年。前海粤十将联合全球重要合作生态伙伴中国供销集团、华为、中粮金科、招商港口、华润五丰、深圳港集团、广州港集团、中粮科工、首农集团、港腾互联等,加大对国外冷链产业布局,坚定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一站式全球农产品冷链产业平台。
根据报道,前海粤十旗下包括一个云平台,两大服务体系,即智慧冷链供应链管理生态云平台、冷链智慧生态体系和冷链金融生态体系。
2024年粤十年度总业绩突破353亿,对比2023年总业绩237亿,增长149%。作为一家生鲜冷链供应链的领军企业,粤十始终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通过“科技+创新”结合冷链生态,打造世界一流的数智冷链供应链管理平台。
小供注意到,粤十充分的利用数字互联深化与全国冷链物流园区的合作,截至2024年底,其累计合作园区已超过3000+,冷库容量达到5000万吨,同时,其平台共吸引服务了上下游商户超35万+,同时,粤十凭借卓越的物流整合能力,实现了高效物流网络的精密构建,精准调配超过5000条线路,全方位提升物流效率,用行动构建冷链物流新基石。
前海粤十覆盖冷链全领域的业态,从冷链仓储、园区物业、物流运输管理的数字化角度切入,以其功能强大、服务全面,行业贴合度高的优点深得客户信任,同时整合全产业资源,通过对冷链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形成冷链智慧大脑,为行业整体赋能。为客户一站式提供智慧仓储、智慧园区管理、智慧物流,以及B2B电子商务、贸易集采代采、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服务、供应链金融等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构建生鲜冷链供应链全链条管理体系,使行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四流合一,以数据赋能生鲜农批冷链行业,打造生鲜农品冷链产业互联网生态。
三悦科技自成立以来便专注于产业数字化与产融综合解决方案,,通过银链通平台为产业端提供数字化核心系统解决方案,包括为产业链上下游构建供销交易撮合、仓储科技监管、场景验真确权、数字供应链管理、数字供应链金融等全链路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科技监管、场景解构、可信数据模型、资产合规管理等产品和服务。
目前三悦科技服务覆盖文旅、差旅、农业、工业采购、有色金属、跨境贸易等6大产业场景;与10家以上的多个国有商业银行在多个行业通过数字监管实现了产融数字供应链金融的深度合作,已成功为百家央国企、大型平台、核心公司可以提供了从咨询、规划到落地实施的供应链金融一体化应用服务。
三悦科技也专注于以科技为驱动,场景为核心的产融科技系统及资产运营服务平台,通过构建科技监管工具深入产业场景。
工行与易派客基于易派客平台上各类供应商客户的融资需求推出的数字供应链金融理财产品,在不足1月的时间内,授信额度突破6990万,放款超1629万。
“电e金服”国网雄安金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网金科”)运营,该平台定位为国家电网统一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平台立足能源产业链核心企业地位,深层次地融合数字化的经济和实体经济,面向全社会打造的数字化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于2020年5月15日上线发布。
小供注意到,这是首家由金融科技公司搭建并运营的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并且在后续过程中,国家电网整合内部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实现了金融与科技的隔离发展(如把国网保理交由英大集团运营)。
在国资委2022年5月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协同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中,电e金服被作为为上下游中小企业信用赋能的典型及标杆平台被单独列入国资委文件,该文件亦被中国政府网转发。
“电e金服”以平台门户为中心,是国家电网顺应数字化的经济、平台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科技,汇聚自身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与10万多家上游供应商与亿万下游用电客户的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数据价值,携手社会金融机构,共同打造的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电e金服”对内连接财务管控、ERP、ECP、营销等内部专业系统,贯通业务办理全流程;对外连接征信、工商、税务、司法等外部专业系统,为企业信用评估、贸易背景核查、风险防控等提供信息支撑;需求侧连接网上国网、ECP、国网商城等系统,实现客户多入口引流;供给侧连接内外部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业务线上化办理,通过平台实际做到让各方主体“聚起来”、业务线上“跑起来”、海量数据“活起来”、业务场景“连起来”、金融科技“用起来”、风险防火墙“筑起来”。
“电e金服”充分的发挥平台生态优势,该平台联合优质金融机构,通过“信用融资、票据融资(含供应链票据)、国内证融资、资金增值、订单融资”等金融理财产品,为产业链上游企业和下游用电客户提供便捷、丰富的金融科技服务,有效帮助用电企业灵活调配资金、提升资产效能、降低融资成本。
小供还注意到,电e金服服务国网全产业链,构建了有效的“电e金服”省-市-县-所四级综合服务体系,并在各县区供电公司组建“电e金服”攻关团队,建立“市-县-所”三位一体推广机制。
截至2023年10月底,累计面向产业链上下游93.3万用户、联合539家各级金融机构、对接56款金融理财产品、连接47个各级政府服务平台、服务上下游规模超5500亿元,其中帮助16万家中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服务超3100亿元。
苏交控商业保理(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18年12月25日,注册地为广州市南沙区,是经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批准首批纳入商业保理企业“白名单”的国有控股类金融机构,注册资本6亿元。
苏交控保理聚焦交通产业链价值链,深耕省交建局业务板块、权属企业业务板块、保费分期业务板块、央国企确权的货运物流反向保理业务板块、同业合作业务板块,为江苏交控权属单位、产业链关联企业以及它上下游供应商提供集资金融通、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债务人付款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助力江苏交控高质量发展。
其中,保费分期保理业务是苏交控保理服务交通领域、以场景化思维创新设立的商业保理产品。目前苏交控保费分期保理业务已成为其在商业保理领域的一块“知名品牌”,持续引领这一领域的场景化探索。苏交控通过引入战略合作方碧峰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创新推出保费分期产品“苏安达”,同时在业务的市场营销、运营管理和产品设计等方面一直在优化,推动形成了债务人多元分散、融资小额分散的低风险资产池,有效缓解营运物流公司的保险缴付压力,推动营运车辆商业保险保费分期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促进大交通产业链金融发展。2024年1-10月,该板块共投放保理业务3.88亿元,预计2025年全年该板块业务投放量将达8亿元。
2022年,无锡城发保理“建筑供应链+保理云平台+ABS融资”的商业模式全面落地,公司正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截至目前,无锡城发保理业务99%为市场化业务,实现了从集团内业务为主向市场化业务为主的模式转变,主动参与市场之间的竞争、提升造血功能,推动自身持续稳健发展。
围绕建筑供应链这一业务场景,无锡城发保理通过对产业链的深度探索,科技赋能,目前我们已为50+家建材供应商的近千个工程建设项目保理投放200+亿元,关联130+家建材采购方,业务余额突破55亿元。